要素降本激活中国尼龙城
7月流火,酷暑难耐。
位于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的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一派忙碌景象。长丝车间水汽氤氲,喷淋系统维持着60%左右的湿度环境。“公司年用水量12万立方米,接入尼龙城水务公司工业水后,年节省费用10多万元。”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光表示。
该公司是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入驻的87家企业之一,其建成投产的年产3万吨纺丝项目,填补了河南省尼龙6民用丝市场空白,2021年投产以来产销两旺。
从中原煤仓到中国新材料之都,平顶山的精彩蝶变,就藏在要素成本的精细账本里。
今年5月,平顶山市优化园区要素成本的做法,被确定为河南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典型案例。
推荐词写道:“平顶山市针对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制约难题,完善顶层设计、多点发力降本增效,推动水、电、气等要素成本持续下降,吸引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,规模效应不断放大,对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。”
工业用水:开源节流造洼地
“园区供水成本居高时,企业用水价格达2.9元/立方米。要素成本高一分,企业竞争力就弱一分。”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明毓说,降低生产成本方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。
近年来,平顶山市紧抓国家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机遇,统筹全域水资源,大力推进水系连通,加快燕山水库引水、北汝河引水、东部地区工业用水等项目建设,以开源节流践行节水治水思路。
2021年,尼龙新材料开发区2万吨/日工业水厂建成,取水沙河,陆续向尼龙科技公司、帘子布发展公司、神马锦纶科技公司等企业供应工业用水,价格将为2元/立方米。
随着发展步伐加快,工业用水需求急速上升,园区积极实施补水方案。2023年,叶县南水北调水厂至尼龙城管网工程通水,铺设管网12.88公里,设计日供水3万立方米,既满足了当前供水需求,也为未来发展用水夯实了基础。
截至目前,尼龙新材料开发区56家企业共享这份实惠,累计节省用水成本1588万元。水网连着产业链,稳定供水不仅降本,更让园区在招商引资时多了底气。 刘明毓表示。
绿电试点:“源网荷储”降成本
一排排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,将阳光转化为绿色电力,源源不断输送到园区车间——这是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独特的风景线。
走进帘子布发展公司化纤生产车间,高速运转的纺丝设备在绿电的强劲驱动下精准作业。今年上半年,该公司通过接入绿电与优化配网,节约电费20多万元。
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是我省首批7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中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的园区之一,增量配电源网荷储项目规划总投资约46.2亿元,计划至2027年全部建成投运。目前建成的50MW分布式光伏项目,累计发电约3000万千瓦时。第二座110兆瓦变电站、配套储能等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。
绿电不仅省钱,更能“增值”。平顶山中科瑞景气体有限公司是外向型企业,采用绿电生产后,产品在欧盟市场更易通过环保认证,每年省50多万元电费的同时,订单量增长15%。“出口时无需为碳足迹担忧,这是比降价更宝贵的优势。”公司负责人说。
电价下降的曲线,清晰勾勒出改革成效。这样的绿电输送故事,正在开发区56家企业同步上演。自2024年起,园区为企业降低电价0.003元/kWh,至2024年底增量配电网度电价较国网同期售电价格降低0.035元/kWh,2024年园区共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12.56万元,有效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。每一度绿电的输送,都在为企业的竞争力积蓄澎湃动能。
天然气:管通价优保稳定
“管道压力稳,价格还低,我们扩产更有底气。”河南神马普利材料公司副总经理赵晓东看着仪表盘上的燃气数据说,车间使用的天然气价格比市场同类供应低1.5元,一年能省一大笔费用。
这份底气,来自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有力的气源保障。
2022年底,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叶县大营—尼龙城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竣工。尼龙城燃气公司拿下中海油一级用户资格,直接对接低价气源,将价格压至3元以内,创全省最低。
“以前气源单一,现在双向供气,还能拿到一手价。”尼龙城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东兴介绍,公司的使命就是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天然气。
气源保障不止于此。3月21日,平顶山盐穴储气库项目开工。该项目首期投资78亿元,建成后将形成40亿方工作气量,成为世界最大的盐穴储气库,并为我省预留3亿方长期优惠库容。项目建成投用后,每年可稳定供气1.4亿立方米,每立方米天然气再降0.3元,年省4200万元。管道里流淌的,不仅是能源,更是企业发展的底气与信心。
每一滴水的节约,都在为产业链注入活力;每一度绿电的输送,都在为竞争力积蓄能量。要素成本降下去,企业活力升上来,这正是改革最生动的注脚。
水、电、气的降本账,印证着一个硬道理:降低要素成本不是简单让利,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释放生产力。随着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水电气价格持续下降,企业负担切实减轻,千亿级产业蓝图正加速蜕变为实景图。(本报记者 魏广军 张永军)